杏彩体育注册(记者 牟昊琨 杨月 实习生 董怡楠 袁航 朱钧煦 邱昱菡 余易娥 臧梓安 陈思贝)“彭姐,前两天没看到你,又带艺术团出去演出啦?”说话的是社区菜市场门口的一位居民。“对头杏彩体育注册,八一建军纪念活动表演!”彭其碧拎着菜篮子,笑声爽朗。一路上,三三两两的居民步伐悠闲,彼此见面后会打个招呼或颔首示意,尽显老社区老街坊的亲切。走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,既能感受到老重庆的市井烟火气,又能感受到新潮现代的“时尚范儿”,社区的变迁杏彩体育注册,是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理念的温暖回声。
彭其碧在民主村社区已经生活了72年。民主村社区建于上世纪50至90年代,为原国营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。2003年起,厂子更名后搬离了谢家湾,工厂职工也随厂搬走,留在民主村的基本只有老一辈的退休工人及其家属。
民主村的房子有老旧小区的通病,基础设施不齐全、小区可活动空间少……彭其碧和其他居民一度很失落。
转机出现在2021年11月。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(区),九龙坡区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。虽说这是件好事,但在改造初期,很多居民们对“更新改造”的概念不太理解,普遍有或大或小的担忧。为此,民主村社区与更新公司、改造专家一起进行了多次调研,深入了解社区特点。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回忆,在更新改造项目中,社区形成了“五议聚民意”的常态化工作方法,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,包括居民提议、群众商议、社区复议、专业审议、最终决议。
社区无小事。“为了更直接地听到居民心声,我们开展了上百场院坝会、楼栋会,收集到居民意见之后再和更新建设公司对接。专业性较强的事项,会邀请专家学者、法律顾问、专业技术人员、第三方机构等加入评估。此外,也广泛吸纳党员和志愿者参与共商。通过专业力量解决居民的诉求。”伍成莉说。
彭其碧是住户们推举的居民代表。她曾经在建设厂从事管理工作,对社区里的老住户情况非常了解,“他们在哪里住,村子里头有多少栋房子、在哪个方位,我都晓得”。她作为居民和社区之间的桥梁,既充分反映居民诉求,也引导居民支持和参与社区改造。
令彭其碧最感动的是,这次更新,居民们能够深入参与其中。改造前,为了充分了解居民们的需求,彭其碧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“串门”,居民的诉求在本子上记了一页又一页:“小区里爬坡上坎多,能不能增加些无障碍设施”“道路太窄,车进不来,也没位置停”……这些民声民意在群众院坝会上得到讨论,经过社区复议、专业审议和最终决议,最终一一进入了改造清单。
民主村的更新理念是“留”住本底、“改”善品质、“拆”除空间、“增”强功能。改造后,民主村社区有了“服务功能区”,该功能区以公益食堂、服务中心、医疗站、综合农贸市场为核心,承担社区便民功能和公益功能,兼顾消费功能。
“有些老人反映子女不在身边,自己做饭不太方便,我就代表他们向社区提议,能不能有个公共食堂。”彭其碧说。考虑到社区住户中有超过20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,社区最终建成了极具特色的社区公益食堂,主食区、荤菜区、蔬菜区、水果区,食物品种多样,卫生实惠。社区食堂每天服务1000余人次,不仅深受社区居民好评,还吸引了周边的上班族和众多游客前来就餐。
社区内的主干道也被拓宽到了11米,其他内部道路也经过重新规划,专门设置了停车位,也增加了适老适幼的公共设施和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。
在“服务功能区”之外,民主村项目一期还设置了“新潮时尚区”“市井烟火区”功能板块。“新潮时尚区”的“宠物杂货铺”青年店主洪隆凤说,“民主村氛围很好,居民们也欢迎更多的年轻人来社区,社区更热闹了,他们也愿意时常下楼散散步。”
曾经的“窝棚区”经过改造后,形成了以社区食堂为中心的“服务功能区”。中国青年网实习生 朱钧煦 摄
科学规划背后,是大家共治共建的努力。社区书记伍成莉平均每天要接待30多名群众,听建议,回复问题。这几天她刚请彭其碧帮忙牵头,和部分居民开完有关“屋顶漏水”问题的意见会。8000多名社区居民的一件件小事都要关心,她说身累心不累,“很有成就感”。
烟火气和人情味是社区的灵魂,现代潮流则是社区持续发展的新鲜活力,走在民主村社区,一个充满魅力与温度的生活空间跃然眼前。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”民主村社区从“老破小”到城市更新典范的“蝶变”,便是这句话的生动体现。